不能忘却的茅山老区—— —庄湖村(转官方正面文章)

阅读数:4085 发布时间:2016-05-26 16:50:08

作者:gsh 标签: 贡义林 庄湖村 贡大荧 贡友三 吴仲超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 朱克靖 管文蔚 印作民

不能忘却的茅山老区—— —庄湖村 时间: 2014-05-17 贡义林 不能忘却的茅山老区———庄湖村

一、源远流长话庄湖

  最近丹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庄湖村前的湖定为湿地进行开发利用。丹阳电视台也专门对庄湖村湿地作了报导。    庄湖村始建于南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由柳茹村宋代名将贡祖文九世孙贡大荧创建。

贡大荧,字公简(堂主注:村中以前有一个人也叫公简(音同,不知道字是不是同),2005年左右去世。),号义山,生于宋淳八年(公元1248年)戊申正月初十日,少年聪敏好读书。起初,他见庄湖环境优美,便延名师前来办义学,以待四方学子,宣传孔孟之道,极得乡里尊敬。后来他将柳茹村眷属景氏一同迁徙庄湖村落户(堂主注:我回头查一下贡大荧是属于哪房的,应该不是正妻所生,或者,是正妻,而不是长子。),筑别墅,建义校,颇留美名,乡里授以他为人“正心诚意”四个字,赠匾挂于大堂屋。

贡大荧生一子,名贵大。

贡大荧元延二年(公元1315年)九月廿二日殁,享年68岁。 庄湖村原名为翟至巷小村,大部是翟姓所居,也有其他少姓居住。

贡大荧从柳茹村来到翟至巷为教书先生,因战乱、瘟疫等导致翟姓败落,人丁逐渐消亡。(秀野堂主注:庄湖距离柳茹不过4公里,不算远。这里为什么别人家人丁消亡,而柳茹没有消亡?恐有自吹自擂嫌疑。) 贡大荧视庄前有一大湖,故将翟至巷更名为庄湖村。 该村经740多年的历史变迁,贡姓子孙繁衍发展,人丁兴旺,渐成望族。

庄湖村地处茅山老区延陵镇的西北处,离延陵镇5里许,属于丹阳南门外的第三大自然村,总户数500多户,总人口2200余人。

贡姓为该村大姓,总人口占92%以上。

其次为赵、李两姓。村中贡姓按辈分分为6大房门居住,一村分为上村和下村。

该村的自然环境独特,土地肥沃,多为平原之地,村前湖溪流千顷,稻麦风卷千层浪,湖中鱼虾美多鲜,民康物阜亦富裕”。有较多的滩涂沼泽地,滩中芦苇茂盛,百鸟翔集。大湖中筑有唯一通途的庄湖坝,供过往客人上街串村推车行走之用。庄湖石坝路的北尽头原有三间用青砖砌成的砖瓦息凉房(又称过街棚),专给过路客人避风遮雨和凉纳休息之方便,过街棚的对面还有10多间一排的经商店面房,为过往客人购物提供便利。村中建有一幢三间木结构、装潢考究的观音楼,村周边十几里路远的善男信女,十分信奉庄湖观音菩萨,逢年过节香火非常兴旺。村东首建有一座宏大的关帝庙,关公塑像逼真,雄壮威武。村西和村北“高蜿蜒,松竹成林”。湖之西有二桥(窑头桥、长林桥),是村民外出田间耕作的通道。村上原有自制米酒糟坊4处,米酒纯正,远近闻名,生意非常兴隆。

二、庄湖村在抗战中成为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活动中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庄湖村一度成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和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开辟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活动中心地区,在较长的时间里成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和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及地、县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宿营、办公地,为抗日斗争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0月12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同意将我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中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担任军长,项英担任副军长。为了抗日斗争的需要,同时成立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副团长吴仲超

  1938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指示项英、陈毅: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四军基地。”6月22日,陈毅亲自跟随部队到达丹阳延陵,曾指出:延陵地区是我军东进苏锡常、北渡长江的必经之地,是茅山和各地抗日根据地来往联系的交通要道。”当天在延陵镇西街广场上召开民众大会,宣传抗战形势,阐明新四军的政治主张。

  陈毅在延陵活动了两天后,视察了庄湖村,看到庄湖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好,又是一个比较大的自然行政村,便于新四军部队宿营、开展活动,军政首脑机关设在此地较为安全妥当。此村离延陵镇不太远,西近宝堰、东临珥陵,离丹阳甚远,位置较为适中。此村又是沟通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村前有一个较大面积的大湖,而且湖中有好多芦滩,滩上生长着茂盛的芦苇,还可以作临时掩护之用;村后有古人筑成的较高的土城墙(俗称“土垅埂”),土垅埂上长成的多棵高耸挺拔的大树,枝粗叶茂,气势相当雄伟,一人爬上树去站岗放哨望,可以目测十几里远。该村沟塘纵横密布,交通便利,村西只有两座桥可以进出通行,且村前大湖中间筑有一里多长的土石堤,是行人上街往来必经之道,在湖边堤头站岗把守,作战时能攻能守。村民思想淳朴,抗日情绪高。东西庄湖村中砌有贡氏和潘氏两大宗祠,都是三进五间大房,建筑面积大且富丽考究,是利于新四军部队开展活动、宿营的好地方。陈毅即决定将一支队军政机关和新四军延陵战地服务团办公地移驻庄湖村潘氏宗祠。

  6月24日,陈毅在庄湖村驻宿一切事宜就绪,迅速向四周扩大新四军的活动范围,使丹阳铁路南北地区紧密地连成一片,控制长江沿线。他一到茅山地区,就四处打听叫祝同(管文蔚的化名)的人的情况,并准备派人前去联络。管文蔚得此消息,6月中旬即派了抗日自卫总团的朱士俊、符德谦、虞景柯、虞荣和4人到宝埝镇联络新四军,他们找到陈毅后,说明来意并汇报了丹阳抗日自卫总团的情况。6月25日,陈毅即命段焕竞去丹北,与管文蔚领导的丹阳抗日自卫总团取得联系。几天后,又派出了新四军一支队二团由参谋长王必成、副团长刘培善率领的新四军指战员,前去丹阳铁路以北地区与管文蔚领导的丹阳抗自卫总团一起活动,这样不仅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而且助长了管文蔚领导的丹阳抗日自卫总团的抗日士气。

  为了进一步扩大新四军的影响,在民众中树立起抗日威信,站稳创建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脚跟,使新四军在民众中树立起抗日的威望,陈毅司令员在派出指战员进行敌情侦察后,根据各处的汇总,亲自作出战斗部署,要抗击日军,为迎接建党17周年,在沪宁铁路线上干一仗。6月30日,即命二团一营营长段焕竞率领该部前去突袭京沪铁路线上的新丰火车站日军据点。新四军二团一营于深夜11时突袭新丰火车站日军据点。

  经过两个小时的白刃格斗和火攻,将日军一个小队40余人全歼,并烧毁营房,新四军伤6人,牺牲4人。这次战斗威震了京沪铁路沿线,7月1日,各大报纸作出了头版新闻报道,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论”!此战斗赢得了人民对新四军的信赖和爱戴。

  遵照新四军军部的指示,继新丰战斗后,新四军二团在京沪铁路和公路线上连续不断地寻机主动打击日军,取得了一次次的战斗胜利,迫使日军有限的兵力,不得不对一些据点放弃,作出了撤离和收缩。新四军连续打击日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民众抗日热情。为进一步组织和发动民众起来抗日,7月7日,新四军一支队在宝堰镇召开了镇江、丹阳、句容、金坛四县各阶层民众代表会,陈毅亲临讲话。同时成立了镇(江)、丹(阳)、句(容)、金(坛)四县抗敌总委员会(简   称“四县抗敌总会”)。7月中旬,新四军一支队派出民运工作队员在庄湖村周边开展活动,帮助指导各地抗日民众组织起来抗日,同时在庄湖、九里、宝林等乡也相继建立了抗敌组织。

  宝堰各阶层代表会议一结束,陈毅为沟通铁路南北连成一片,便于新四军开展活动,实现向苏北发展的战略意图,7月10日,在庄湖村赵康兆家约见了管文蔚,陈毅高度评价了丹阳抗日自卫总团在丹北地区抗日斗争中所起的作用。管文蔚向陈毅汇报了丹北地区及丹阳抗日自卫总团的情况,同时接受了新四军“巩固丹北,发展江北”的战略任务。7月中旬,陈毅命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刘炎到访仙桥,宣布新四军一支队授予丹阳抗自卫总团为“丹阳游击纵队”番号,任命管文蔚为司令,下辖3个大队,大队长分别由张福生、方钧、梅嘉生担任。

  1938年7月,延陵镇维持会有一支二三十人枪的自卫队,队长由贡友三(柳茹村人)兼任。在新丰战斗胜利及民运工作人员宣传发动的影响下,贡友三出于民族利益,来到庄湖村请求陈毅司令员派新四军帮助训练自卫队(堂主注:这一段明显就是拍马屁,当时的情况,从范征夫的口述中明显不是这样。但是陈毅来过柳茹村是真的)。陈毅立即答应这一要求,先派二团的王赤前去帮助训练,后又派出张云龙来接替王赤工作,对延陵镇维持会自卫队进行整顿改造。新四军战地服务团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思想发动,为开辟丹阳二区的抗日工作,征得贡友三同意,决定撤销延陵镇维持会自卫队,将延陵地区一部分分散的抗日自卫团和民兵游击队100余人合并组织起来,建成了延陵常备队,队长仍由贡友三兼任,副队长张忠义。9月初,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将张云龙调回,另派林胜国、张兴华和陈兴三人到延陵常备队,负责这支队伍的政治、军事工作。不久,新四军延陵战地服务团副团长吴仲超又派出杨焕章、方克强配合林胜国工作,使延陵常备队的骨干力量得到大大充实。年底,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延陵常备队扩建为300多人的丹二区常备大队,仍由贡友三和张忠义分别兼任队长、副队长,下辖三个分队。1939年春,吴仲超和林胜国请示陈毅司令员批准,由新四军一支队正式命名丹二区常备大队为新四军丹阳独立支队(属团建制,为地方主力),下辖3个大队,总人数500余名。新四军丹阳独立支队在丹阳路南以及邻县一些边区,积极配合新四军主力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先后粉碎日军6次“扫荡”,与敌作战近30多次,与顽军作战多次,均取得较好的胜利。陈毅司令员多次从丹南到丹北地区视察,均由该支队精干武装护送,安全到达目的地。1940年6月,为开辟苏北抗日游击区,该支队随新四军渡江北上,改编成为新四军主力部队。

  1938年底,丹阳三区在中共苏南特委的具体帮助下,建起了一支30多人的精干武装工作队。1939年3月,国民党江南行署第一行政专员公署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印作民,想限制共产党发展武装力量,串通国民党丹三区区长祝梅谷,千方百计刁难武装工作队。此时,陈毅正从庄湖去丹北检查工作,路过丹三区时,发现此事,立即亲自写信给国民党江南行署冷欣和印作民,忠告他们:“要加强国共团结,把地方抗日武装培植好,对外一致抗日,不要强人所难”。6月,中共苏南特委将这支武装工作队改名为新四军(延陵)战地服务团武装工作队,仍属丹三区委的地方抗日武装。

三、庄湖村是恢复、开展苏南地区党建工作的发源地

  丹阳地区的共产党组织于1925年4月成立,属江苏较早发展的党组织之一,1927年7月成立了中共丹阳县委。丹阳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在两次国内战争(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党组织遭受到严重的破坏,1931年8月被迫停止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四军一支队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1938年6月22日挺进苏南敌后,6月25日军政机关移驻庄湖村后,中共东南分局派出吴仲超率领的部分干部也随同新四军一支队一起行动,同住庄湖村,办公地同设在东庄湖村潘氏宗祠。7月,中共东南分局为迅速发展苏南敌后地方共产党组织,加强共产党对抗日斗争的领导,即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又称“新四军延陵战地服务团”)的名义在延陵地区展开活动,积极发动和组织民众抗日,并着手开展地方建党工作。

  首先在开展抗日斗争基础好的庄湖村,物色了抗日积极分子,发展了贡松川贡炳武贡和喜(秀野堂主注:向村中老人了解,此人是柳茹村人,非庄湖村人,打过战,60多岁时放火烧自己的房子自杀,原因是儿女不孝,埋的时候据说要头朝下埋)、贡双贵(秀野堂主注:此人是柳茹村人,非庄湖村人,打过战,后入赘到其它村,活到80多岁)、贡金仙(女)贡明狗(堂主注:此处应为苟,而不是狗。)、韦福海、韦如金等人参加了共产党,同时建立了苏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贡松川(后牺牲)为支部书记。接着,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又派员到丹阳与镇江、句容、金坛四县交界地区宣传和组织民众,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活动。

  中共东南分局为强化和统一苏南地区党对抗日斗争的领导,7月在庄湖村成立了中共苏南区工委,由吴仲超任书记(堂主注:吴仲超后来极其怀念延陵,跟柳茹的人成为好朋友,应该就从这里开始)。9月18日,中共苏南区工委正式改成为中共苏南区特委,吴仲超为书记。中共苏南区特委把重建苏南地区共产党组织的工作列位首要任务,迅速派出民运干部奔赴各地,将抗日斗争和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开展抗日斗争的同时积极发展建党对象,做到边开辟边党建,以党建促开辟。在发展党员的同时,对条件成熟的地方即建立党支部,然后再由若干小块抗日游击地的党支部合并建立成区委。新四军一支队在帮助扶持地方抗日武装的同时,也积极配合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开展党建工作。9月中旬,陈毅派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刘炎带领郭猛、张福前(张震东)等20余名军政干部到访仙地区,宣布将丹阳游击纵队改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对内称新四军挺进纵队,简称“挺纵”),任命管文蔚为“挺纵”司令,郭猛为政治部主任,张福前为参谋长,下辖4个队。

  10月,中共苏南特委派出宣传部长周苏平到丹北地区,以“挺纵”政治部民运科长的名义开展建党工作;派出陈世新等10人到丹一区开辟工作,发展中共党员,并组建了区抗会。“挺纵”一支队政治处也在地方积极开展建党工作。1939年1月,为加强镇丹边区的党组织领导,建立了以曾昭墟为书记的中共镇江特区委。同月,中共苏南特委委员任迈到丹三区开辟工作,积极培养进步青年和贫苦农民,发展中共党员。至6月,丹阳六区和七区先后建立起14个支部,并有党员70余名。4月,中共丹南县委在庄湖村成立,书记任迈,组织部长林晓,宣传部长彭炎(特委青年部长兼),青年部长卢黎明,妇女部长王曼(女)。下辖丹二、丹三区和金坛六区、镇江六区4个区委。新四军延陵战地服务团在发动民众抗日的同时,在庄湖试点组织起民众抗日团体,然后向面上推开。4月,丹南县在庄湖村成立雇工会和妇救会,贡友根、贡金仙(女)分别被选为雇工会和妇救会主任。5月,各游击区掀起了组建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儿童团群众组织的热潮。

  1939年2月,新四军延陵战地服务团宣传大队在庄湖村成立,彭炎任队长。宣传大队主要活动于丹阳一区、二区以及金坛六区。其任务以文艺活动形式宣传发动群众抗日,在抗日斗争中锻炼培养抗日干部。6月11日,新四军延陵战地服务团宣传大队全体人员,在新四军一支队结训学习了一个多月后,由彭炎带回了延陵庄湖村。7月6日,中共苏南区特委在延陵杭甲村召开“七七”抗战两周年纪念大会。特委书记吴仲超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宣传大队公演了文艺节目,极大地鼓舞了抗日民众的斗志。7月中旬,彭炎调出,负责丹阳、句容、镇江三县城市社会调查工作,由李广接任彭炎的新四军延陵战地服务团宣传大队长职务。9月,新四军延陵战地服务团组建通讯队,配有长短枪70余支,担负通讯联络、侦察、警卫工作,接替新四军丹阳独立支队保卫中共苏南特委机关的任务。11月,因抗日斗争的需要,各地迫切需要抗日斗争干部的充实,新四军延陵战地服务团宣传大队人员陆续调派到各地工作。丹南县委专门成立了县政治工作队,加强各地抗日斗争和党组织的沟通、领导工作。

  为加强丹阳京沪铁路南北的联络沟通,1938年10月,中共苏南特委在东西庄湖村设立交通总站,站长眭俊。并在新河、阳山、花园、眭巷、王巷等村设立若干支站。主要任务负责通讯联络、收集情报和护送人员。1940年4月,为沟通丹阳铁路南北的联络,丹北中心县委建立了通讯站,站长由金戈(原名钱听生)担任,下有秘密通讯员12名。通讯站设在段家桥东面的三官庙。丹北中心县所辖各县分别设立支站,负责上下通讯联络及转送南来北往的抗日干部和军需物资的转运。

  1940年2月,中共东南局调吴仲超去京沪铁路以北地区的澄锡武地区,与何克希共同负责恢复东路地区工作。吴仲超平时大多数时间住在庄湖村,自此才正式离开了庄湖村。

  1940年6月15日,为开辟苏北地区抗日斗争的需要,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和民运工作队离开延陵庄湖村渡江北上。6月28日,陈毅离开丹阳地区,由丹北姚家桥渡江北上。新四军第一支队和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在丹阳活动近两年的时间,在庄湖村宿营、办公,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感。

  现在每当一些老人回忆起当年陈毅、吴仲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庄湖村的活动,与民众打成一片的情景,都津津乐道。建国后,这些在庄湖村待过的革命老前辈,也不忘故地旧情,时常故地重游,进行访贫问苦,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深受百姓好评。

本文引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798290101i1v0.html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