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学习笔记-路由以及OSI七层模型

阅读数:3450 发布时间:2016-06-07 23:59:18

作者:zzl005 标签: 李洋 委培班 w1 OSI七层模型 路由

词汇解释

switch  交换机,网桥
    交换机是使用硬件来完成以网桥使用软件来完成过滤、学习和转发过程的任务
    Switch速度比HUB快,这是由于HUB不知道目标地址在何处,发送数据到所有的端口
HUB  多端口的转发器,集线器
    属于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基础设备,是一种不需任何软件支持或只需很少管理软件管理的硬件设备。  
    集线器工作在局域网(LAN)环境,应用于OSI参考模型第一层,因此又被称为物理层设备
equipment 设备
model  模型
Remainder  取余

路由器 Router

路是路径,道路 ,由是顺随,听从,转发

定义

是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 路由器是互联网络的枢纽,"交通警察"
路由器又称网关设备GateWay是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所谓逻辑网络是代表一个单独的网络或者一个子网。

路由器是互联网的主要结点设备。路由器通过路由决定数据的转发。转发策略称为路由选择(routing),这也是路由器名称的由来(router,转发者)。作为不同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枢纽,路由器系统构成了基于TCP/IP 的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 的主体脉络,也可以说,路由器构成了Internet的骨架。它的处理速度是网络通信的主要瓶颈之一,它的可靠性则直接影响着网络互连的质量。

作用功能

什么是模型,如何建模

模型构成形式分为实体模型(拥有体积及重量的物理形态概念实体物件)及虚拟模型(用电子数据通过数字表现形式构成的形体以及其他实效性表现)

建立系统模型的过程,又称模型化
建模就是建立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
建模是研究系统的重要手段和前提

结构模型主要反映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因果关系 。结构模型中的一类重要模型是图模型。
结构模型是研究复杂系统的有效手段。

系统建模:对研究的实体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适当的变现形式或规则把它的主要特征描述出来。所得到的系统模仿品称之为模型。

取模主要是用于计算机术语中。取余则更多是数学概念
取模的基本运用有判断奇偶数和判断素数


OSI七层模型

简介

OSI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nect)的简称
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

目的

为异种计算机互连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提供共同的参考

基本内容

OSI的基本内容是开放系统通信功能的分层结构。这个模型把开放系统的通信功能分为七个层次,从邻接物理媒体的层次开始,分别赋于1,2,……7层的顺序编号,相应地称之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现层和应用层

OSI七层模型

特性

1. 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物理层的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无线信道等
通信用的互连设备指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和DCE(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间的互连设备
DTE即数据终端设备,又称物理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等都包括在内
DCE则是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等
数据传输通常是经过DTE-DCE,再经过DCE-DTE的路径
互连设备指将DTE、DCE连接起来的装置,如各种插头、插座。LAN中的各种粗、细同轴电缆、T型接头、插头、接收器、发送器、中继器等都属物理层的媒体和连接器。

主要功能

2.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数据通道
物理层要为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介质及其连接。介质是长期的,连接是有生存期的
在连接生存期内,收发两端可以进行不等的一次或多次数据通信。每次通信都要经过建立通信联络和拆除通信联络两个过程。这种建立起来的数据收发关系就叫做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设备 独立的链路产品中最常见的当属网卡,网桥也是链路产品。数据链路层将本质上不可靠的传输媒体变成可靠的传输通路提供给网络层

3. 网络层

当数据终端增多时。它们之间有中继设备相连,此时会出现一台终端要求不只是与惟一的一台而是能和多台终端通信的情况,这就产生了把任意两台数据终端设备的数据链接起来的问题,也就是路由或者叫寻径。

中继控制层,其主要功能是利用数据链路层所保证的邻接节点间的无差错数据传输功能,通过路由选择和中继功能,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

网络层还具有多路复用功能,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原理,将一条数据链路复用为多条逻辑信道,从而实现一个数据终端设备利用一条物理电路同时和多个远程数据通信设备的通信。

网络层规定了网路连接的建立和拆除规程以及数据传送规程等。

网络层为建立网络连接和为上层提供服务,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 路由选择和中继;
  2. 激活,终止网络连接;
  3. 在一条数据链路上复用多条网络连接,多采取分时复用技术;
  4. 检测与恢复;
  5. 排序,流量控制;
  6. 服务选择;
  7. 网络管理。
4. 传输层

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
当网络层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它将服务加以提高,以满足高层的要求;当网络层服务质量较好时,它只用很少的工作

上述功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会话提供可靠的,无误的数据传输。传输层的服务一般要经历传输连接建立、数据传送、传输连接释放3个阶段才算完成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而在数据传送阶段又分为一般数据传送和加速数据传送两种。

5. 会话层

会话单位的控制层,其主要功能是按照在应用进程之间约定的原则,按照正确的顺序收、发数据,进行各种形态的对话
会话层规定了会话服务用户间会话连接的建立和拆除规程以及数据传送规程

用途

会话层提供的服务是应用建立和维持会话,并能使会话获得同步。会话层使用校验点可使通信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继续恢复通信。这种能力对于传送大的文件极为重要。

为给两个对等会话服务用户建立一个会话连接,应该做如下几项工作:

  1. 将会话地址映射为运输地址;
  2. 数据传输阶段;
  3. 连接释放。
6. 表现层

数据表示形式的控制层,其主要功能是把应用层提供的信息变换为能够共同理解的形式,提供字符代码、数据格式、控制信息格式、加密等的统一表示

表示层的作用
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以便能进行互操作(例如,IBM主机使用EBCDIC编码,而大部分PC机使用的是ASCII码)

由于各种系统对数据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这自然给利用其它系统的数据造成了障碍。表示层和应用层就担负了消除这种障碍的任务。

7. 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其功能是实现应用进程(如用户程序、终端操作员等)之间的信息交换,还具有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要的服务功能
应用层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按其向应用程序提供的特性分成组,并称为服务元素

应用层一般包括公共应用服务要素(CASE)和特定应用服务要素(SASE)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