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与魔之间滑行

阅读数:2129 发布时间:2017-11-01 01:02:27

作者:gsh 标签: 佛教 道教

很多人都在传言,我是不是出家了。答案可能是:是或不是。

在回答我有没有出家之前,我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

是形式重要,还是内容重要?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寺庙,本身就是形式大于内容了,剃个光头,念个不知所云的经文,点上一柱可能参杂了动物蛋白的香,使用着动物的尸体腐化后的液体提炼出来的经过转化而成的电、油、化学制品,呼吸着也许是屠夫、淫妇、流氓呼出的空气,吃喝着循环着的水,却道貌岸然的守着几个尴尬的清规戒律,就是出家了?否,非若是也。

在形式上追求出家的人,都是内心软弱,自私,自卑,心理力量不够强大,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出家本是由内容而产生的一种形式,出家者,若不能清楚的认识这个问题,谈什么出家?谈什么修行?出世与入世,本在一念之间,出家,是一种转变,是从一个普通人的世界,向一个精神世界高于普通人的世界转变,不论是传道者,还是受道者,都应该忘记形式,注重内容。我更强调佛祖心中坐,酒肉穿肠过。现代营养学早已证明,人体如果不补充足够的动物蛋白,氨基酸,就必然会营养不良。而让自己的身体处于一种不遵守自然规律的情况下,本身就是一种不自然,不守规律的表现。出家的人,是为了改变自然,还是为了改变自己的身体?都不是。可以肯定的说,真正的出家者,是为了改为自己的内心世界,改变自己的精神与,所以必须对准问题的核心,而不是在问题的表面、周边,转来转去,道路始终摆在那里,而这些人口口声声要追求境界,而无视大道的存在,始终不去走那路。这种人,可怜,并且可恶!

很多人,把出家当作弥补自己罪恶的好办法,其实,错了。

罪恶可以弥补吗?答案是肯定的。

对着佛祖弥补罪恶可行吗?答案是否定的。

从来处来,往去处去。佛祖早就说了,为什么还要去找佛祖?务实,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屡试不爽的法宝。那些只追求表面与形式的人,永远都不可能获得罪恶后的重生,更不要谈灵魂的升华。 达摩有云: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难容针。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佛在心中,比佛在眼中,要来的更真实。

孔夫子当年也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我们的思考与学习,一样的重要,人云亦云的学生,永远不最好的学生,也永远无法成为创造者。

佛说人生即苦,他说的很含糊,或者说是很含蓄,宗教往往被政治强奸,哪怕一代宗师,哪怕佛祖如来,也要在强权与公理之间寻求一个不黑不白,似是而非的平衡。而这一点,李耳做的要更好一点,他悟透了一切的道,终于骑着青牛出了关,奔那茫茫的黄沙深处,这一处影像,仿佛与《大话西游》的最后一个场景非常的相似。

一切都是虚空,一切都是假象,你所得到的快感,快乐,痛苦,悲伤,永远都无法留住,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说自己痛苦了一辈子的人,都是假话。没有人会痛苦一辈子,没有人会悲伤一辈子,哪怕是一小时。痛苦,是一个时间的一个点,而不是一段时间距离,因为这一辈子,他还有其它的过程。

人的一生,永远都是各种贪,嗔,痴,笑,怨,喜,怒,哀,等感情交合在一起的,他在世中,即使形式上做了和尚,依然逃离不了。谁知道我们所处是天堂还是地狱?谁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谁知道地狱是什么样子?我知道。 天堂与地狱在你的一念之间,天堂与地狱,一切都是自己决定,其实,人人都是佛祖,人人又都是魔鬼。时而,折磨别人,时而,拯救别人。没有人在意自己做什么,只在意自己的感受。只要心中是天堂,哪里不是天堂?如若心在心狱,即便是春天,也会感到衰败的气息。

人,永远在佛与魔之间不断的转化着,有的人,在佛那端停留的长了一些,有的人,在魔的那一端停留的长了一些,有的人,则不停的来回晃动,有的人,慢慢的滑动。朋友,你是哪一种? 那么,我出家了没有呢?现在,我可以告诉你,心即是佛。 愿有偿渡化一切有缘人。

写于2006年

相关文章推荐: